淘寶快遞包裝袋應走上循環利用之路
雙十一期間快遞量井噴,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2015年11月11日當天,主要電商企業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4.6億件,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快件量1.48億件。大量的快遞垃圾去哪兒了?記者在南京探訪發現,除紙箱外,快遞袋、商品包裝袋基本沒有回收利用,直接被送進了垃圾焚燒廠。
網購和收快遞已經成為當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201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了140億件,意味著產生的快遞包裝超過了140億件,尤其是很多消費者擔心購買的商品在運輸過程中遭受損毀,快遞包裝是一層包著一層,外有厚實的紙質的包裝箱,內有塑料包裝袋和泡沫。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140億件快遞包裝基本上淪為快遞垃圾,大量快遞包裝是一次性使用,用完之后就被收件人一扔了之,進而被運到垃圾場,或填埋,或焚燒。即便有部分快遞包裝箱被回收,大多也只是賣給收廢品的,能否真正zui大化重復使用不得而知。
快遞垃圾被一扔了之,不僅加重了環衛工的清掃負擔,而且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乃至產生嚴重的污染。不過,這不能全怪我們的收件人素質不高,民眾在處理快遞包裝上沒有形成綠色生活習慣,不懂得如何處理“快遞垃圾”,關鍵在于我國目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處理快遞包裝的管理機制和辦法。所以,要讓快遞包裝循環使用,關鍵需要制度保障。
低碳生活是當下的時尚,也是未來的方向。我們在享受網購方便的同時,也應負起社會責任,對快遞包裝不該也不能一扔了之,應盡可能讓快遞包裝變廢為寶,走上重復使用的環保新路。